搜索
热搜:
查看: 21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莱芜古文化遗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1-10 21: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莱芜古文化遗址        

(2015-05-29 13:07:49)

标签: 育儿 教育 莱芜古文化遗址 黄崖地古墓群( 为战国墓群。        分类: 东夷泰山历史文化
         莱芜,春秋为杞国邑牟娄及齐嬴邑、平州邑地。莒伐杞國邑取牟娄,齐国灭莒牟娄为齐附庸国,故址在今城东10公里的辛庄镇赵家泉村;嬴邑属于齐国,故址在今城西北羊里镇城子县村;平州邑在莱芜西部。秦置嬴县(治所在今城子县村),属济北郡。西汉增置牟县(治所在今赵家泉村),又于牟县东北置莱芜县,嬴、牟、莱芜三县同属于泰山郡。东汉、三国魏、晋沿袭未变。隋代开皇十六年,复置牟城县,大业初年又并入嬴县,从此牟县再未出现。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撤消嬴县,并入博平县,从此嬴县再未出现。元代、明代沿袭未变。清代属泰安州。1915年属济南道。1925年属泰安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因治所设在淄水流域的莱芜谷,故名莱芜,故址在今淄川东南21、5公里的口头乡城子庄。
        东莱芜名称由来诸说,列下俟考:落石说。旧时传说,今莱芜城附近,从空中落下一块石头,莫测来源,按道家观点谓此石来自于“无”,为此县名莱芜。
       东 莱民播流此谷说。公元前567年(甲午,鲁襄公六年,齐灵公十五年)十二月,齐侯灭莱(注:齐侯灭莱,迁莱于郳)。《水经注》引旧说云:“齐灵公灭莱,莱民播流此谷,邑落荒芜,故曰莱芜”。山名取目说。《水经注·淄水》:“泰无、莱柞并山名也,郡县取目焉,汉高祖置。”
        莱、牟音转说。王献唐在《人与夷》中认为:莱芜是莱族与牟族杂居而得名。古读“牟”为重唇音,声与“芜”相似,转写为莱芜,故曰莱芜。
        莱芜,春秋为杞国邑之牟娄及齐嬴邑、平州邑地。牟国属于鲁国的附庸国,故址在今城东10千米的辛庄镇赵家泉村;故址在今淄川东南21、5千米的口头乡城子庄。嬴、牟、莱芜三县同属于泰山郡。北魏时嬴县治所向东迁移至今南文字村。同时撤消设在淄川的莱芜县,其区域北部划入设在淄川的贝丘县,南部分别划入嬴县与牟县。北齐天宝七年,撤消牟县,并入博平县。
        隋代开皇十六年,复置牟城县,大业初年又并入嬴县,从此牟县再未出现。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撤销嬴县,并入博平县。唐长安四年(公元704年),于北魏嬴县故城(今南文字村)复置莱芜县。从此,莱芜县治所开始设在今莱芜市境内。元和十五年又将莱芜县并入乾封县,太和元年复置莱芜县,治所仍在南文字村,属兖州鲁郡。宋初属兖州鲁郡,继属袭庆府鲁郡。金代,废除设在今莱城的主管冶炼的莱芜监,于大定十二年将设在南文字村的莱芜县南迁至莱芜监旧址,属泰安州。清代属泰安州。

         莱芜地处鲁中山地,境内山地众多,山中洞穴也有,这就非常符合旧石器时代古人的生存环境。与我们接壤的沂源县境内出了著名的沂源猿人(距今三四十万年)、千人洞人(距今一万年),最近引起轰动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扁扁洞遗址(其头骨测年是距今9800-9600年)是山东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还有稍晚的黄崖遗址等等,我们身边的这个“邻居”这些年屡次的考古发现无不时刻在向我们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莱芜,在旧石器时代遗址上绝非空白,绝对不可能毫无作为。莱芜和沂源的山地本来就是一个整体,地理地貌完全相同,在当时适合古人类居住的洞穴非常稀缺的条件下,他们怎么可能不在现莱芜境内寻找古老的家园呢!

        人类历史的发展进入万年,也就是进入新石器时代后,古人类逐渐从山地沿着河流走向平原。而发源并穿越全境的大汶河无疑是新石器时代文化最丰厚的“营养温床”。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文化层堆积相当丰厚的汶阳遗址就是最完美的代表。那我们试想一下,在莱芜境内绵延长久的古汶河,两岸会有多少个这样的史前遗址呢?省考古所原所长、我国古代城址研究的权威张学海老先生曾经说过,从泰安大汶口遗址开始沿河追溯,以当时发达的大汶口聚落而言,一直到汶河源头,怎么可能是现在这个样子的空白?说得严重点,老先生的意思是,我们守着这么发达美好的古遗址,而做不出来,简直是耻辱。

       由此可见,莱芜是一块如我们挂在嘴边的“莱芜能有什么东西”的文化荒蛮之地吗?莱芜不仅不荒蛮,而且从未缺省中国历史进程的大势与大事。煌煌的史前,“嬴”、“杞”“牟”古国,齐长城与长勺之战,发达的矿冶,辉煌的铸造,全国珍稀的钱范……面对这份沉甸甸的古文化,应该是莱芜人的骄傲!
13汶阳遗址14牟国遗址15长勺遗址16黄巢落马处17铜山冶铜遗


       黄崖地古墓群(亦称下古墩古墓群):位于艾山街道办事处下古墩村西的黄崖地。南北长100米,东西宽25米。建国后,村民在黄崖地东边挖土时发现,为土坑竖穴墓群,共十几个,大小不一。现已开掘9个,最大的一个墓南北长约6米,内有棺椁,出土物有青铜容器、兵器、乐器等。 青铜容器有铜鼎、铜豆、铜壶、铜盆;兵器有铜盔、铜剑、铜戈、铜箭镞;乐器有铜钮钟一组5件、石磬两组11件;还有骨梳、玉串珠、贝币、骨币、陶罐等器物。为春秋战国墓群。

        金水河古墓群:位于黄庄镇金水河村东的高台地,东西长180米,南北宽78米,亦为土坑竖穴墓,东部、南部墓穴暴露,出土有陶罐、陶豆、铜戈、铜剑等器物,为战国墓群。1998年定为区第一批重点保护文物。

        北门外地古墓群:位于艾山街道办事处清泥沟村北。东西长150米,南北宽60米,上世纪60年代村民修水渠用土时发现。墓室有的为砖室墓,有的为石室墓,出土有汉砖等文物,为汉代墓群。1998年被定为区第一批重点保护文物。

肖马庄古墓群:位于艾山街道办事处肖马庄村,已被破坏,遗有较多汉砖,为汉代墓群。

        清泥沟西古墓群:位于艾山街道办事处清泥沟西700米的砖瓦厂处。墓地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约50米,为砖室墓,出土有黑花四系罐、瓷碗、石砚等器物,为元代墓群。

        马家庄将军墓:位于黄庄镇马家庄村南的河中间高台地上,为一石室墓,保存较好,出土物有铜箭镞等,为明代墓群。
        莱城区寨里镇戴渔池村南百米亭子崖处有一战国时期的古墓群。该墓群东临黑龙河,南至凤凰嘴,南北长130米,东西宽90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戴渔池村村民在古墓群处曾先后两次挖掘出古墓。
      
       1984年3月发现的第一个古墓呈东西方向,竖穴,距现地面5.4米,二棺一椁,椁及内外棺均用加工规整的松柏木料构筑,主要随葬品有:鼎、车辔、剑、戈、矛、镞、马衔、豆、舟、玉等。以随葬品铜鼎为依据,墓主人是一有名的武将,其身份相当于士一级的奴隶主贵族。全国发行的考古权威刊物《文物》,1989年第2期以“山东莱芜市戴渔池战国墓”为题,对戴渔池古墓群第一座古墓的发现挖掘情况进行了报道。1991年6月发现的第二座古墓为一棺一椁,出土的随葬品有纹铜鼎,古贝币等装饰器物几十件,其中古贝币刻制逼真,在我市罕见。1999年8月,莱芜市人民政府在戴渔池村古墓群处立一石碑永志。

      1986年3至5月,泰安市文物考古研究室会同莱芜市图书馆对莱芜古代铁矿开采、冶炼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共发现采矿、冶炼遗址34处。莱芜位于山东中部、泰山东麓。是汉代以来开矿、冶铁的重要地区之一。所发现的34处遗址,分布于莱芜西部。
山东莱芜莱城嬴城遗址考古勘探工作全面结束

2013-05-22 18:07:04      来源: 鲁中晨刊

莱芜古文化遗址

        2013-05-22  日,嬴城遗址考古勘探工作全面结束,通过勘探初步确定,遗址年代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延续至汉代。
       此次勘探由莱芜市文物局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进行,历时80多天,探明了该遗址大围子和小围子城内的建筑基址、道路遗存、灰坑分布区域及文化层堆积情况,并对嬴城遗址的总体布局和结构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以后保护规划的制定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勘探确定,嬴城遗址位于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羊里镇城子县村,年代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延续到汉代。该遗址史前及商周时期文化层主要分布在遗址北半部,汉代最盛时期遗址范围东、北两面到嬴汶河岸,南至大增村西,西接达烧渣地一线,面积二百多万平方米。遗址功能分区明显,分为居住区、冶铸区、墓葬区等几部分。作为嬴秦族发源地,该遗址出土文物非常丰富,有石器、玉器、骨器、青铜器、铁器以及黑陶等多种陶器,现在地表仍有大量的汉代陶器标本发现。2013年5月,该遗址已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根据出具的勘探报告,莱芜市文物局与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和山东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共同编写了《嬴城遗址保护规划立项报告》,目前该报告已上报省文物局。
来自群组: 国际军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大力支持!支持!大力支持! 踩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链接申请|国际军棋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强军文化

GMT+8, 2024-5-20 20:59 , Processed in 0.06039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